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教材| 直播问答 砖题库师资| 招考 报考 备考技巧试题资料|QQ群微信微博

2017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卷参考答案8

2017-05-23 19:32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来源:河南华图    作者:华图编辑

【导读】2017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卷参考答案8,以下为《2017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卷(8套)》参考答案及解析,本套预测卷是由河南华图名师团:方艮、王存轩、赵绪松、高冉、邱楠楠、毛巧丽、郑巧玉、周莹等名师根据2017年河南省最新命题趋势,用时两个月潜心教研而成,题目经典、代表性强,请各位考生用心思考、做好总结。最后祝大家早日上岸!

  以下为《2017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卷(8套)》参考答案及解析,本套预测卷是由河南华图团:方艮、王存轩、赵绪松、高冉、邱楠楠、毛巧丽、郑巧玉、周莹等根据2017年河南省新命题趋势,用时两个月潜心教研而成,题目经典、代表性强,请各位考生用心思考、做好总结。后祝大家早日上岸!

推荐:2017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8套预测试卷参考答案汇总

   2017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图图解析】考察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题干中所说的这个特点是具体运算阶段的主要特征。

  2.B【图图解析】“自我中心”比如“花儿开了,因为它想看看我”等等,泛灵论都是属于前运算阶段的特征。

  3.C【图图解析】考察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是属于小学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4.A【图图解析】考察认知方式的分类。题干中所说的认知方式是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

  5.D【图图解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他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

  6.B【图图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和学习环境的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坏之分”

  7.C【图图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期望”,所以应该是罗森塔尔效应。扇贝效应:在固定时隔程式中,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曲线的变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扇贝效应。南风效应:也叫做“南风法则”,它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这则寓言。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南风法则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关心下属,时刻为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多注意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给予的温暖。巴纳姆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8.A【图图解析】题干中所说的是教师的行动研究。

  9.B【图图解析】关键词是“进入中学”“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表明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感。

  10.C【图图解析】1986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11.D【图图解析】考察关于教师的知识。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是认为教师是设计者、授业解惑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反思者和研究者、终身学习者。题干中所描述的是教师的促进者角色。

  12.A【图图解析】题干中所说的是教师的行动研究。

  13.C【图图解析】“望梅生津”是属于信号系统,B是属于一种生理反应,D是属于一种本能。学习的概念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里判断学习时要注意的是“后天非先天”、“产生变化”、“变化持久”。

  14.B【图图解析】这个是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5.B【图图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16.B【图图解析】考察气质的类型。 胆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黏液质: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17.B【图图解析】首先学生表现不错的行为概率一定会增加,属于,学校或家长是给了刺激让学生行为增加,属于正。

  18.B【图图解析】考察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概念。奥苏贝尔将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是属于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工作或者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为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者是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19.C【图图解析】皮革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教师期待,体现了教师期待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20.A【图图解析】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核心。

  二、多项选择题

  1.ABC【图图解析】健康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2.ACD【图图解析】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3.ABC【图图解析】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4.AC【图图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发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互相对应、平衡发展的关系,这种认识能力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得到发展的,从而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据此,他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无律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A、C两项正确。B项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二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C。

  5.ABCE【图图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伦理道德属于道德情感的一种,在此处不能归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大类中,故选ABCE。

  6.ABC【图图解析】本题考査教学目标的分类。通常可以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A项认知性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基本层次。正确。B项技能性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种水平。正确。C项体验性目标划分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三个层次。正确。D项学习性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具体的明确的表述。与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不是一个分类的维度,为干扰选项,排除。

  7.ABD【图图解析】本题考査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既是每位教师都要完成的一项教学的基本环节,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8.ABC【图图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9.ABC【图图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成长的阶段。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A、B、C三项正确。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10.ABCD【图图解析】本题考査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认识。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它影响着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学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个人成就感、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A项高效能感的教师往往愿意选择那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确立较高的教学目标,具有较高的个人成就感。正确。B项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往往表现出高度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够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取得好的效果,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正确。C项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比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控制中更易采取民主的态度,倾向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对学生的期望比较高。正确。D项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活动的投入和关注比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要多,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正确。

  三、判断题

  1.×【图图解析】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2.×【图图解析】考察教育研究法中测量法的定义。

  3.√【图图解析】创造性后天是可以培养的,不是所有的人与生俱来的。

  4.√【图图解析】“望梅止渴”是信号系统。

  5.√【图图解析】考察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6.√【图图解析】考察课堂管理的内容。

  7.√【图图解析】考察气质的概念

  8.√【图图解析】考察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9.×【图图解析】这个说明教师进入了关注生存阶段。

  10×【图图解析】见风流泪是属于信号系统。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①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② 环境制约个体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以及发展的速度。

  ③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答案要点】

  ① 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② 教学目的:“贤人” “学而优则仕”

  ③ 论教育内容:“仁”、“礼”为核心

  ④ 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⑤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启发诱导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行结合的原则

  3.【答案要点】

  优点:

  ① 有利于促进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形成,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发挥潜力。 ② 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③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缺点:

  ① 费时太多。

  ② 在大班级授课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发现活动有更多的困难。

  4.【答案要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基本内涵是:

  ①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 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

  ①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再也不能被动的听从课程的指令,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设置课程。

  ②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

  ③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

  ④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每个考点都要结合实际,尤其是题目中提到的,从课堂提问、作业、评价等方面举例论证,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要点】

  ① 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教师在教学工作和工作场所中表现出的行为范式是学生评价和模仿的对象。品行端正、积极乐观、乐于奉献不仅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因素,也会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服感和敬重感,因此高尚的品格和积极健康的人格是教师威信树立的好途径。

  ② 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教师能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传授知识,是学生在知识层面对老师产生信任的前提,教师能够因势利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青睐教师教学风格的重要保证。

  ③ 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不严则无威,严格要求是对人尊重的重要体现。如果教师能够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出发谨慎地提出要求,并严格加以督促,学生会从中感到被尊重和重视的感受,从而获得积极进步的激发力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便成为其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人,而得到巨大的尊敬和爱戴。

  总之,教师在各方面都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这样才能通过威信的力量来有效推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①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②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

  ③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问题。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④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2.【答案要点】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七种,七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①生理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原始、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它是强烈的不可避免的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②安全需要。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安全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④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⑤认知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知识和理解的需要,例如,通过经验或者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理解事物等。

  ⑥审美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秩序和美的需要。例如,能够系统地、有条理地安排事务,追求事物的完美、卓越、美好的形象或性质等。

  ⑦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2)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而缺少归属与爱的需要。针对甲同学渴望得到家庭、团体、同学和朋友的关怀和爱护,教师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倡导班上的同学跟甲做朋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乙同学缺少尊重的需要。教师当众责骂他,让他感觉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很丢面子,所以逃课。针对乙同学,教师应该多在课堂上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受尊重的。

 

 

2017河南省考公告预约,河南公务员备考信息库

(编辑:华图编辑)

2018年河南招教考试万人入编计划专题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2017华图国庆红领班,河南省考6天课程仅售100元